close

這是一篇在網路上摘錄的文章,請同學參考。

 

 

幾個禮拜前我去看國人自製的電影,電影結束導演來到電影院和觀眾座談,我也想和導演聊聊天,可是我卻腦袋一片空白,等到結束以後我才想起那部電影有很多地方可以聊,結果就錯過這次機會。我容易緊張而不知道要講什麼,請問要怎麼練習才不會容易緊張?才不會一直錯過機會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這種情形很正常。建議如下:

 

一、拉長「反應縱深」。

  舉個例子來說,你在導演面前腦袋空白,但回去後才想到,有很多地方可聊。這是因為,你擁有了足夠的時間去思考「要聊什麼」的問題。

  關鍵在於「時間」,你有了沉澱思想的時間。

  同樣地,如果,你預期到電影結束後,會有一場與導演的對談,而你又很想與導演談上話,這時,在電影放映的同時,你就要給自己一個功課。略為思索甚至寫下,這場電影中,可以拿出來討論與請教導演的問題點有那些。讓自己可以「反應」的時間長一點,會是不錯的方法。

  二、舒緩「緊張感」

 

  這可分長期面與短期面二個方向。

 

  長期面:別無他法,經常地讓自己處於相同或類似情境「做練習」。就如我一開始說的,這種情形很平常,事實上,人對於不熟悉的情境,會緊張,這幾乎是一種生物本能(不熟悉的情境,代表一種不安全,人為開始有一些心理學上所謂「逃跑」或「戰鬥」的生理反應)。

 

  這時,要消除緊張,就是要讓自己「熟悉」而習慣這樣的場合與情境。以我自己為例,對於與人接觸或提出問題「這件事」,由於經常在做,就比較不會有緊張感了。

 

  短期面:這又可以分為心理與身體二種方式。

  心理方式:說服自己不要太在意。

 

  會緊張,多半是因為你對那件事「有得失心」。因為你太在意,反而會使你在意的事情表現不好,那麼,你就要學著「不在意」。這不容易做到,但,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。例如,我常常會受邀演講,雖然我對於每一場演講都「很在意」,但那樣的在意,我只會用來當作督促自己充分準備的動力,然而一旦我站上講台,就會說服自己「輕鬆一點,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表現」,這樣子,往往反而會有更好的表現。

 

  身體方式:

  這部分,就沒什麼太大的學問了,一般教人消除緊張的書,應該都會寫到。包括,保持微笑(透過笑容,自我舒解緊張感)、深呼吸、做一些肢體伸展、喝點水等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riendship966 的頭像
    Friendship966

    "妞郎的分享空間"

    Friendship9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